【作者】 王賢樵; 王澤生; 本刊編輯部;
【機構】 福建省輕工業(yè)研究所; 福建省蘑菇菌種研究推廣站;
【摘要】 1引言雙孢蘑菇(Agaricus bisporus)在中國的栽培可追溯到8多年前,在那個時候,蘑菇是一種奢侈的蔬菜,僅僅在少數的幾個大城市中供應。對比現(xiàn)在的市場,當時的數量是微乎其微。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,為了迎合罐頭工業(yè)的需求,蘑菇生產規(guī)模得以迅速發(fā)展。但是雙孢蘑菇的單產仍然很低。1978年,香港中文大學張樹庭教授,作為一個蘑菇栽培方面的世界級專家,應中國輕工業(yè)部邀請訪問中國。在北京,張教授給大家做了科學種植雙孢蘑菇的學術報告。他指出雙孢蘑菇單產低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:(1)培養(yǎng)料處理過于原始,沒有使用二次發(fā)酵工藝;(2)沒有正確選育菌種,菌絲來源不清;(3)栽培室設備不全,既沒有制冷系統(tǒng)……
【關鍵詞】 雙孢蘑菇; 栽培育種; 培養(yǎng)料; 二次發(fā)酵; 酯酶同工酶; 蘑菇產量; 教授; 罐頭工業(yè); 雜交菌株; 中國;
【文獻出處】 浙江食用菌, Edible Fungi of Zhejiang, 編輯部郵箱 , 2010年05期
【DOI】CNKI:SUN:ZSYC.0.2010-05-015